最近,厦门传来不少引进名校的新消息,一时间学区又成为聚焦的热点。
(相关资料图)
有人欢喜,也有人吐槽:遍地是名校,最终就是大家都不是名校。
而在金字招牌之下,这些名校是否实至名归,货真价实?也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
先来看看最近热议的名校——
近日,有网友询问关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翔安学校选址。
对此,翔安区教育局回复:经核实,目前翔安区与上海师范大学初步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拟在南部新城彭厝北地块择址共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具体地址以相关部门正式公告为准。
从回复中基本可以确定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翔安学校落地于彭厝北板块。一般来说,官方说话是比较慎重的,能够这么直截了当的表态,说明底气已经相对充足了。
此外,翔安此前已与北京十一学校签约,落地东部体育会展新城,暂定名为北京十一翔安第一实验学校。双方已搭建合作办学团队,学校预计2026年秋季开办。
图源:业翔民安
可以说,现如今翔安是名校聚集地,此前还落地了实验小学、双十中学、科技中学、厦大等名校。
不少人对翔安未来的教育资源还是非常期待的。
除此之外,最近海沧也有新学校消息传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厦门中学,正式落地海沧。
16日,海沧区政府、中央美术学院、福建华硕恒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海沧区举行了“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厦门中学”合作办学项目三方签约仪式。
图源:今日海沧
学校为三年制美术特色高中,计划办学规模36个班,今年9月开学。此次落地,将填补厦门市专业艺术高中空白。
可以预见,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未来厦门将会出现越来越多优质名校。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以后遍地都是名校,房价会怎样?还能冲着学区去买房吗?
首先我们已知的是,厦门加大力度开设名校的初衷,是平衡教育资源,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
从理论上说,名校越来越多,市场上供应的学区房也会增多,供需矛盾缓解,学区房的价值自然也会被稀释。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与理论却截然相反。一方面,因为岛外的学区本身就是较弱,新增的名校以及相对应新晋的学区房远远不够,远达不到缓解岛外学区供需矛盾的效果,在新晋学区房的带动下,房价反而上涨了;
另一方面,岛外这些所谓名校大多还处于规划和建设阶段,一夜之间凭空落地,反而成了kfs炒作预期的营销工具,无形当中助涨了岛外新盘的销量和价格。
甚至这些所谓的名校还在建设中,没有招生没有毕业生没有成绩,还来不及辨别真伪,周边新盘已水涨船高,提前透支价值。
所以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名校都能一夜之间造就“学区房”。
学区房是靠时间锻造出来的。
数数厦门那些顶级的学校,每一所都是靠几十年的积累,一批一批的师资力量和生源积攒起来的,最终才形成所谓的“文化底蕴”。
在情报君看来,厦门现在遍地开花的名校新学区房,办学质量、升学率要经过时间检验。
最终能有多少真正跻身“好学区”,还得靠以后的硬实力说话,即成绩。成绩出众的学校会被默认为优秀的学校而被打上名校标签,那真正有潜力的房子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片区生源的层面上,优质生源才是学区房最坚硬的托底。
关于岛外名校,情报君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1、岛内外教育差距不是一夕之间就能抚平的,最优质教育资源依然会在岛内,岛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不是特别在意居住环境,追逐优质稳定的教育资源,还是老老实实岛内;
2、对于岛外学区房来说,一定要做好预期管理和心理准备。因为新学校、尤其是大家期待的好学校都是要经历价值兑现过程。前期大家预期很高,随着成绩出炉,预期出现落差慢慢走低,最后再经过几年的积累,成绩提升、价值预期也会慢慢走高。
3、短期内来看,对目前厦门来说,哪怕人口出生率再降、名校资源不断铺开,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优质学区房仍然还是僧多粥少的市场现状,学区房价值坚挺。但不要忽视中长期的人口因素影响,据我了解的,去年厦门某些公办幼儿园已经出现招生不满的情况,甚至一些私立幼儿园关停的,包括厦门执行参聘制,其实上都在敲响“警钟”。
办学高潮过后,一旦新增适龄儿童减少,长期积累将会对教育格局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学校裁撤合并不可避免,最顶级优质资源不会受到冲击,但中等及以下的学区必然遭重。
最后,情报君建议自住的购房者,在学区的选择上,永远要慎之又慎,不要轻易被炒作带节奏,否则一不下心就会踩到“伪学区房”的坑。
上一篇 : 痞幼和陆文臣泰国旅行被偶遇,因重度焦虑退网,再次被质疑怀孕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