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寻踪】阴山古道寻旧迹
——走进北魏皇家祭祀遗址
打开手机地图,搜索“蜈蚣坝革命遗址”,再往左侧一拉,便可看到我国首次发掘的北魏皇家祭祀遗址了。
(资料图片)
北魏皇家祭祀遗址卫星图(卫星地图来源:腾讯地图)
祭天,是拓跋鲜卑的重要传统。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此后,自太武帝拓跋焘开始,北魏皇帝几乎每年夏天都要北巡盛乐及阴山地区,形成了《宋书·索虏传》记载的“阴山却霜”之俗。
坝顶遗址所在的蜈蚣坝,北魏时名为白道岭,白道岭上有白道贯通阴山南北,皇帝行幸阴山多经此路。据《魏书·高祖纪》记载,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拓跋宏在由平城迁都洛阳前,于七八月间北巡盛乐及阴山地区,先后举行了“谒金陵”“行幸阴山,观云川”“幸阅武台,临观讲武”等活动,其中“行幸阴山,观云川”极有可能是指在坝顶遗址祭天。
然而,蜈蚣坝顶北魏祭祀遗址的始建与毁弃,均不见史书记载,这处消失1000多年的祭祀遗址是如何进入考古界视野的呢?
北魏皇家祭祀遗址(呼和浩特市委网信办供图)
大青山之巅的北魏祭祀遗址海拔高度达1660米,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巨大的圆形土包,而土包周围则是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坝顶村的耕地。20世纪80年代,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有学者提出这座鹤立鸡群的“土包”很有可能是某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但对其性质一直存有争议。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坝顶遗址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对遗址形制结构及地表采集遗物的综合分析,初步推断,此地可能为一处北魏礼制建筑遗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其列为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
自2019年开展考古发掘工作4年来,考古人员基本揭开了这处遗址的“庐山真面目”。明确了包括灵台、壝埒、内外辟雍、内外垓等在内的遗址结构,遗址内部可以清晰看到烧毁的木结构房屋。
考古人员在遗址中部发现一座皇帝祭天的圆形房屋遗址,房内出土少量祭祀用的陶罐。在圆形房屋外围有内外两道放羊、马等祭品的环壕,从中出土少量马和羊的肢骨。圆形房屋外边还发现内外两个垓,初步判断是皇帝祭天时文武官员陪祭站立的平台。
综合来看,坝顶遗址就是北魏阴山皇家祭天遗址,最早可能修筑于太武帝拓跋焘“阴山却霜”期间。从祭坛内房屋建筑大规模过火的情形来看,整个建筑极有可能毁于公元524年爆发的“六镇之乱”。
初夏时节,横亘于塞北的大青山在昼暖夜寒中更显几分神秘,而雄踞山巅的蜈蚣坝顶北魏祭祀遗址,则悄不做声,将曾经的故事埋藏在心底。1000多年前,孝文帝在这里完成了最后一次祭祀活动,之后便启程南下,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开启了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民族大融合。
威严的阴山不再是天然的屏障,沿着历史的脉络,游牧与农耕文明开始了更为深入地交融。
策划:董大正 邓志凤 许娜
撰稿: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 李楠迪娜
专家支持: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 孙璐
来源:光明网
上一篇 : 工商银行如意金条价格今天多少一克(2023年05月25日)
下一篇 : 最后一页